正确的服药时间是药品达到预期疗效的重要保证之一。药盒或说明书上标注的服药时间是根据药物特性、吸收规律和对胃肠道的影响等设定的,常见服药时间的表述及含义如下。
一、按与进食时间关系划分
空腹:通常指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。此时胃内基本排空,药物能快速进入肠道吸收,适合受食物影响大的药物(如某些抗菌药物、泻药等)。
餐前:通常指餐前15-30分钟服用。适合需在胃内快速起效或保护胃黏膜的药物(如胃黏膜保护剂、促胃动力药等)。
餐中:通常指随餐服用(先少量进食,随后服药,然后继续进食)。适合与食物同服可帮助减少刺激或促进吸收的药物(如部分降糖药、非甾体抗炎药等)。
餐后:通常指餐后15-30分钟服用。适合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(如阿司匹林、补铁剂等),利用食物缓冲减少胃部不适。
二、按间隔时间划分
“一日三次”在很多人的理解中是在早、中、晚三餐时间点各服用一次,实际上是指在24小时内,每间隔8小时服药一次,早、中、晚三餐服药可能会因白天用药间隔时间过短,导致体内的药物浓度偏高;“每日一次”则应固定一个时间(如早上或晚上);“每日两次”则需间隔约12小时(如早8点、晚8点)。为保证药物浓度的均匀分布以维持药效稳定,准确把握服药间隔时间具有必要性。
三、按生理活动时间节律划分
晨服:早晨起床后服用(如糖皮质激素,顺应人体激素分泌节律)。
睡前:睡前15-30分钟服用(如催眠药、某些降脂药等)。